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06-10 12:06:17 | 收藏
文学概论(一)
(课程代码 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作品的源泉来自于( )
A、作者
B、读者
C、传统
D、生活
2、“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这句名言出自( )
A、康德
B、艾略特
C、席勒
D、狄德罗
3、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的是( )
A、表现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独立说
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远还生。”此诗句运用的基本辞格是( )
A、排比
B、明喻
C、对偶
D、反复
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 )
A、社会属性
B、伦理属性
C、认知属性
D、审美属性
6、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它的(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真实性
D、虚拟性
7、我国意境论的代表作《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
A、刘禹锡
B、刘熙载
C、梅尧臣
D、王国维
8、一件子虚乌有的事,用开玩笑的口吻与一本正经的讲述,效果会大不相同。这是因为( )
A、叙事时间不同
B、叙事视解不同
C、叙事运作不同
D、叙事内容不同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
A、现实类、虚幻类、象征类
B、历史类、悲剧类、喜剧类
C、诗歌类、小说类、散文类
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10、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
A、沟通情感
B、投射情感
C、传达情感
D、宣泄情感
11、要表现情感,就必须借助某种媒介,艾略特把这种媒介称为( )
A、客观关联物
B、主观关联物
C、文化关联物
D、精神关联物
12、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 )
A、语调
B、音调
C、词调
D、格调
13、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 )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韵文
14、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始终是叙述者与人物的混合或融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理查兹
B、德里达
C、巴赫金
D、福斯特
15、文学创作是一种( )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B、创造性的科学活动
C、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D、有意识的理性活动
16、中国古人常说“有一等襟抱,才有一等真诗”,它强调的是( )
A、知识积累
B、人格境界
C、人生阅历
D、艺术技巧
17、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是( )
A、英加登
B、伊瑟尔
C、格雷马斯
D、哈贝马斯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此语中的“兴”指的是诗歌能够( )
A、团结人们
B、针砭时弊
C、激发情感
D、观风俗之盛衰
1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艺术起源的基础是( )
A、语言
B、劳动
C、思维
D、巫术
20、小说起源于( )
A、神话传说
B、远古歌谣
C、诗辞曲赋
D、甲骨卜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一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有( )
A、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B、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C、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D、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
E、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22、叙事时间中的次序包括( )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E、铺叙
23、艺术直觉与艺术灵感的区别在于( )
A、艺术直觉源于推理,艺术灵感来自判断
B、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
C、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能力
D、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没有具体的对象
E、艺术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艺术灵感是有随机性的
24、相对于读者而言,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A、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B、一定程序的可理解性
C、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D、和读者相近的时代特征
E、和读者相近的地域空间
25、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 )
A、意象
B、语境
C、隐喻
D、用典
E、悖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27小题每小题3分,28小题4分,共10分。
26、艺术理解
答案: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 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27、文学风格
答案: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参考答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