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06-25 14:46:54 | 收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传播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 A )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2.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奠定了报刊制度基础,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最古老的传播制度理论是( A )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对于传播的定义,“仪式说”偏重的是传播的仪式性,而非( B )
    A.民主性
    B.信息性
    C.自由性
    D.文化性
    4.香农韦弗的通信模式中比较新颖的是提出了( C )
    A.媒介环节
    B.讯息环节
    C.噪音环节
    D.反馈环节
    5.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传播学译著是( D )
    A.《传播学原理与应用》
    B.《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C.《传播学原理》
    D.《传播学概论》
    6.以下研究中,不属于文化研究学派的是( B )
    A.编码与解码
    B.文化产业
    C.媒介文化与亚文化
    D.女性主义
    7.被称为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后麦克卢汉第一人”的媒介理论家是( A )
    A.莱文森
    B.阿特休尔
    C.高登
    D.默多克
    8.空间偏向的媒介,有利于( C )
    A.确立权威
    B.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
    C.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
    D.传者对媒介的控制
    9.媒介综合集团的媒介融合实践被称之为“坦帕模式”,其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共增的关键决策是设立( A )
    A.多媒体新闻总编辑
    B.品牌CEO
    C.新闻总监
    D.首席架构师
    10.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电子传播时期又被称作( D )
    A.前部落化时期
    B.部落化时期
    C.脱离部落化时期
    D.重返部落化时期
    11.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并推动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传播形式是( C )
    A.口语传播
    B.文字传播
    C.印刷传播
    D.电子传播
    12.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 A )
    A.政治民主
    B.经济自由
    C.文化自信
    D.社会稳定
    13.以下概念中,跟文化帝国主义无关的是( C )
    A.文化霸权
    B.媒介帝国主义
    C.沉默的螺旋
    D.刻板印象
    14.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国家,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中最容易受到限制和削弱的是( B )
    A.传递与解释经济信息
    B.监督市场秩序
    C.刊载商业广告
    D.发展媒介产业
    15.明确提出传播的经济功能的学者是( A )
    A.施拉姆
    B.勒庞
    C.拉斯韦尔
    D.赖特
    16.女明星嘉宝在电影《瑞典女王》中“零度表情”的表演,属于人际传播手段中的( B )
    A.语言符号
    B.非语言符号
    C.中介物
    D.自我传播
    17.群体规范的维持,主要依靠群体内的( B )
    A.宣传
    B.奖惩机制
    C.说服
    D.自卫行为
    18.在传播模式中,线性模式的根本性缺陷是( A )
    A.单向性
    B.孤立性
    C.双向性
    D.复杂性
    19.依靠提供本·拉登录像带这样的独家信源,从而在国际传播中获得巨大影响力的媒体是( D )
    A.CNN
    B.NHK
    C.凤凰卫视
    D.半岛电视台
    20.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C )
    A.群体动力理论
    B.“把关人”理论
    C.“两级传播”理论
    D.议程设置理论
    21.记者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权利指的是( D )
    A.报道权
    B.采访权
    C.监督权
    D.批评权
    22.大众媒介文化的狂热爱好者与消费者被称为是( D )
    A.偶像
    B.明星
    C.“黑粉”
    D.“粉丝”
    23.罗杰斯等人开展的革新传播研究也被称作是( A )
    A.“创新扩散”理论
    B.“中介化”理论
    C.“沉默的螺旋”理论
    D.“框架”理论
    24.“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心观点是( A )
    A.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设置重要议程来影响公众关注什么
    B.传媒强调程度越低,公众关注程度也越低
    C.某些新闻或热门话题是传媒设置出来的
    D.公众可以影响传媒话题的设置
    25.在传播模式的研究中,社会系统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B )
    A.传播的要素
    B.传播的条件
    C.传播的效果
    D.传播的内容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传播的四大功能是指( ABCE )
    A.协调社会各个部分
    B.监测环境
    C.传承社会遗产
    D.提升科技水平
    E.调节身心
    27.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有( ABCDE )
    A.技术融合
    B.经济融合
    C.社会或组织的融合
    D.文化融合
    E.全球融合
    28.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普通民众的参与,使得大众传播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些趋势包括( ACD )
    A.世俗化
    B.精英化
    C.公平化
    D.民主化
    E.专业化
    29.从信息传播方面看,下列选项中属于受众权利的是( BCDE )
    A.著作权
    B.隐私权
    C.媒介接近权
    D.知晓权
    E.传布权
    30.把握李普曼“公众舆论”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是( CE )
    A.信息传递
    B.环境监视
    C.拟态环境
    D.舆论监督
    E.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芝加哥学派
    20世纪初期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第一个中心,其代表人物有杜威、库利、帕克、米德等(1分)。他们对传播学理论和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最早开始了微观层面的、实证主义的、改良性质的社会研究(1分),并在30年代将统计学方法运用到量化资料的分析中(1分)。
    32.哈罗德·英尼斯(又译伊尼斯)
    加拿大媒介研究学者,麦克卢汉的老师(1分),主要代表作有《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等(1分),主要理论有媒介偏向和媒介与权力的关系(1分)。
    33.媒介产业化
    媒介在市场化的浪潮中(1分),和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一样作为一个经济部门而存在(1分),专门生产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1分)。
    34.媒介素养
    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2分),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1分)。
    35.“知识沟”
    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给受众带来了信息量的普遍增长,但由于社会地位高的人比社会地位低的人能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1分),因而,随着不断地累积,两个群体获取的信息量将出现差距(1分),久而久之,必然形成知识的鸿沟(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并克服其负功能?
    答:首先,从受者的角度来说,一是不可轻信大众媒介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1分),二是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包括人际信息来源),在比较、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1分);其次,从传者的角度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之又慎地防止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2分);最后,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并以此贡献于社会,切实地帮助大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2分)。
    37.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有哪些特点?
    答:首先,他们都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2分);其次,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2分);最后,批判学派的方法论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2分)。
    38.大众传媒对文化认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大众传媒是营造文化认同的天然温床,对文化认同的最终形成与巩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分);大众传媒是社会的“文化装置”和社会情境的主要缔造者,其本身就是文化现象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典型标志(2分);众传媒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和润滑作用,有利于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统一,这是形成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和先决因素(2分)。
    39.简述传者的义务。
    答:不泄露国家机密、法庭秘密,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义务(2分);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的义务(1分);尊重采访对象个人隐私的义务(1分);不以权谋私、不行贿受的义务(1分);与职业相关的契约性义务等(1分)。
    40.简述涵化理论的主要思想。
    答:在当今社会,电视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电视又是人们接受资讯的主要来源(2分),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标准透过媒介的传递,成为主流文化,得到大众认同(1分)。当电视传递暴力信息时,重度收视者将基于电视提供的真实世界印象,建构起卑鄙世界”的社会信念(2分),即认为社会充满暴力、犯罪,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从而对个人产生害怕犯罪、害怕变成犯罪受害者的认知心理影响。(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以美国为例分析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媒介伦理建设的历程。
    答:
    19世纪上半叶,西方传媒业内外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大众传媒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约束意识(1分);正面阐述新闻自律思想的专论开始问世,最有代表性的是普利策1904年在《北美评论》上发表的新闻学院》一文(2分);1908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始人主持制定的《新闻工作者守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媒介职业道德规范体系(2分),其他协会、公会等也相继制定了相关的媒介职业道德规范(1分);20世纪40年代,新闻出版自由委员会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业》为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打开了新局面(2分);50年代前后,新闻道德建设全面展开,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新闻道德自律机构,国际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应运而生(1分),目前西方大众传播界的各个领域都已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成熟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准则(1分)。
    42.结合现实情境,试述网络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影响。
    答:
    网络舆论作为奥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舆论的一般特性,如公开性、及时性、自发性和评论性(1分);网络传播具有覆盖面广、速度快的特点,事件一经网上披露,公众能迅速对其作出反应,且主流意见一且形成,就会不断强化网络的价值导向能影响更多的网民作出同样的价值判断和评价(2分);网络论在实施舆论监督、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及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等方面,正起着重要的作用(1分)但也导致了不少负面的问题,主要有:网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容良莠不齐信息泥沙俱下等问题,滋生了诸多低俗、庸俗的文化成分(2分);网络暴力肆虐,网络空间的传播相比现实的传播,更容易激发、强化非理性的情绪(2分);网络中,网民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人皆可畅所欲言,这容易导致人们道德意识弱化、责任意识淡薄(2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侵权责任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经济学原理(初级)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设计史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儿童文学概论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