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06-22 10:19:43 | 收藏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2、下列哪一项属于致病性行为模式?( )
A.A型行为引起高血压病人病情恶化B.C型行为与内分泌失调
C.吸烟与肺癌D.C型行为与胃癌
3、关于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下列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行为对健康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B.行为对人的健康有巨大影响C.健康相关行为是促进人们健康的一种行为
D.危险行为从客观上讲不利于个体健康4、“有人爱吸烟但又害怕得肺癌"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动机冲突(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5、机关干部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 )A.日常健康行为
B.预警行为C.保健行为
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6、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对健康有害的行为
C.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D.促进健康的行为
7、预警行为指的是 ( )A.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的正确处理行为
8.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向公众报告其对健康是否有不利影响C.改善自己的营养、运动等日常行为,预防疾病发生
D.发生健康问题后及时警觉,尽早就诊,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8、下列行为模式导致行为者宫颈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的是( )
A.A型行为B.B型行为
C.C型行为D.D型行为
9、某人从电视上获得锻炼的相关信息后,认为自己也需要进行锻炼,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解释为 ( )A.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B.对健康行为益处C.提示因素
D.自我效能10、“家人的生病体验”属于健康信念模型中的 ( )
A.人口学因素B.结构性因素
C.社会心理学因素D.提示因素
二、填空题
1、人的行为可以分为( )和( )。2、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 )、( )、行为环境、行为手段、( )。
3、促进健康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有利性、规律性、( )、( )、和适宜性。4、健康相关行为,一般可分为两类,( )和( )。
三、名词解释
1、健康相关行为
2、促进健康的行为
3、危害健康的行为
四、简答题
1、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
2、促进健康的行为的三方面含义?
3、危害健康行为的分类?
4、简述行为变化的五阶段模式。
5、简述健康信念模式基本内容。
6、简述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五、论述题
1、论述行为变化阶段模式的优缺点?
2、论述行为变化阶段模式内容?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D |
C |
C |
C |
C |
A |
C |
B |
D |
二、填空题
1、外显行为、内在行为
2、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结果
3、和谐性、一致性
4、促进健康相关行为、危害健康相关行为
三、名词解释
1、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2、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3、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表现出的一组行为。四、简答题
1、(1)日常健康行为
(2)保健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5)预警行为
(6)求医行为(7)遵医行为
(8)病人角色行为2、
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包含三方面的含义:(1)这些行为在客观上对健康有利,而且不损害他人的健康;
(2)作为健康促进行为,要表现得相对明显,要有一定的力度;(3)行为要持续一段时间。短暂的、一过性的行为不能称为健康促进行为。
3、(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2)致病性行为模式(3)不良生活习惯
(4)不良疾病行为4、
(1)无转变打算阶段(2)打算转变阶段
(3)转变准备阶段(4)转变行为阶段
(5)行为维持阶段5、
(1)知觉到严重性(2)知觉到易感性
(3)知觉到益处(4)知觉到障碍
(5)自我效能6、
(1)信息的权威性(2)传播的效能
(3)“恐惧”因素(4)行为效果与效益
五、论述题
1、此模式的优点:
(1)以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健康相关行为。(2)提出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必须清楚了解对象人群的目标行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干预措施和方法。
此模式的局限性:(1)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考虑较少。
(2)是对行为变化的描述性解释,而不是原因性解释。(3)实践中各阶段间的划分和相互关系不易明确。
2、(1)无转变打算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没有在未来6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或意欲坚持不改。对象可能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也可能是以前曾尝试过改变,但因失败而觉得没有能力来改变。
(2)打算改变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人打算在未来(6个月)采取行动,改变疾病危险行为。在好处与困难之间权衡而处于一种矛盾心态,对象常常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再继续前进。(3)改变准备阶段:进入该阶段的人将于未来1个月内改变行为。这种人在过去1年中已经有所行动,并对所采取的行动已有打算。
(4)改变行为阶段:在此阶段的人,在过去的6个月中目标行为已经有所改变。(5)行为维持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已经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6个月以上,已达到预期目的。对象努力防止旧行为复发,其已比较自信,不易再受到诱惑而复发旧行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