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6-13 11:37:56 | 收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信息传受的第一个层次是( B )
    A.解码
    B.感知
    C.理解
    D.释码
    2.规模最小的传播类型是( A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损
    3.德弗勒的传播模式对以往线性传播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C )
    A.循环机能
    B.控制机能
    C.反馈机能
    D.噪音机能
    4.世界上第一个能授予传播学学位的高校是( D )
    A.英国剑桥大学
    B.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英国牛津大学
    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5.《舆论学》在传播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该书作者是( C )
    A.拉扎斯菲尔德
    B.勒温
    C.李普曼
    D.施拉姆
    6.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 D )
    A.传播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B.传播与信息的关系问题
    C.传播与人的心理问题
    D.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
    7.公元1045年左右,我国宋代毕昇发明了( C )
    A.铅锡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胶泥活字印刷
    D.机械印刷
    8.麦克卢汉认为电视是一种( B )
    A.热媒介
    B.冷(凉)媒介
    C.视觉媒介
    D.视听媒介
    9.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是( C )
    A.电子化
    B.网络化
    C.数字化
    D.符号化
    10.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观点的公开市场”,一是( D )
    A.报刊必须对社会负责
    B.“真理必然战胜谬误”
    C.报刊必须对政府负责
    D.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11.在美国传媒舆论监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 B )
    A.对林肯总统被刺事件的报道
    B.对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报道
    C.对肯尼迪总统被刺事件的报道
    D.对克林顿“维闻事件”的报道
    12.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媒介与公民的( B )
    A.报道权
    B.知情权
    C.安全保护权
    D.媒介接近权
    13.世界报业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报纸是( D )
    A.《新闻报》
    B.《莱比锡新闻》
    C.《纽约时报》
    D.《纽约太阳报》
    14.大众文化蔚然成风,使得严肃深刻的思想与肤浅庸俗的东西竞争,结果往往是( D )
    A.不了了之
    B.不相上下
    C.前者战胜后者
    D.后者战胜前者
    15.大众传播对于经济的促进功能,首先表现在( A )
    A.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
    B.刊载商业广告
    C.解读和分析经济信息
    D.组建媒介集团
    16.人际传播的规模,下限明确,上限( C )
    A.约5人左右
    B.约10人左右
    C.模糊不清
    D.视情而定
    17.次级群体传播是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象中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A )
    A.社团
    B.友人
    C.家庭
    D.邻居
    18.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提出建议,属于( A )
    A.上行传播
    B.下行传播
    C.例行传播
    D.非正式传播
    19.知晓权最初指公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这个“最初"指上世纪( A )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20.“言论表达自由是不应由政府压制的民众自由,只有经过自由而公开的讨论过程,才是接近真理的最可靠的唯一途径”,这个观点出自( A )
    A.《论自由》
    B.《论出版自由》
    C.《法国人权宣言》
    D.《世界人权宣言》
    21.按照霍尔的说法,一部电视剧的制作者最希望观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持( C )
    A.“协商立场”
    B.“对抗立场”
    C.“支配/霸权立场”
    D.“观展/表演立场”
    2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间接效果论”,也可称为( C )
    A.“有限效果论”
    B.“一致效果论”
    C.“多元效果论”
    D.“选择效果论”
    23.罗杰斯等认为,新思想、新事物的扩散,其传播过程大多坠( A )
    A.S型曲线
    B.J型曲线
    C.L型曲线
    D.U型曲线
    24.“知识沟“理论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发出信息的日益增加,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之间的“知识沟“将( A )
    A.趋向于扩大
    B.趋向于稳定
    C.趋向于缩小
    D.趋向于填平
    25.申农一韦弗模式中出现的一个环节,表明该模式注意到了传播与环境的关系。这个环节( B )
    A.反馈
    B.噪音
    C.发射器
    D.接收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英尼斯提出的具有时间偏向的媒介是( ABE )
    A.黏土
    B.石头
    C.白报纸
    D.纸草纸
    E.羊皮纸
    27.新闻媒介对政治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方式包括( ABC )
    A.舆论制约
    B.道德谴责
    C.社会劝诚
    D.行政处罚
    E.经济制裁
    28.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推广,文化传播的趋势是( BDE )
    A.精英化
    B.世俗化
    C.专业化
    D.公平化
    E.民主化
    29.据我国近年调查,新媒体的信息质量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 AE )
    A.真伪难辨
    B.缺乏深度
    C.明星崇拜
    D.娱乐至上
    E.良莠不齐
    30.据美国学者研究,媒介议程的设置者主要是( ABD )
    A.公众
    B.政府
    C.企业
    D.媒介
    E.专家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补偿性媒介
    人类在媒介演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以往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
    32.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媒介自律。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也是新闻学的重要概念。
    33.传媒产业
    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特殊产业。
    34.媒介接近权
    是指作为信息接收者、利用者的公民有权接近和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主张、意见,有权要求大众媒介刊登或播放其意见、广告、声明、反驳等,有权要求大众媒介刊登自己想要传播的有关信息。
    35.“两级传播”
    所谓“两级传播”,指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意见领袖,然后再由意见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
    (1)媒介即是人的延伸。
    (2)媒介即讯息。
    (3)“冷”、“热”媒介论。
    (4)地球村。
    37.上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新闻出版自由委员会对大众传媒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大众传播要求真实的,概括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住讲要能说明事件的含义。要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判的论坛。要反映“社会各群体成员的类型面貌”。要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信息”。
    38.大众传播对文化有哪些积极和消极作用?
    答:
    积极作用:
    (1)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2)大众传媒是维护主流价值观念的有力工具;
    (3)大众传媒是促使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平台。
    消极作用:
    (1)降低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
    (2)湮没文化的独创性和个性;
    (3)助长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
    39.除了采访权之外,新闻工作者还享有哪些权利?
    答:还享有“报道权”、“批评权”、“编辑权”、“秘匿权”、“安全保护权”和“著作权”。
    40.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芝加哥学派有哪些重要成员?为什么说该学派对传播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答:重要成员:以库利、米德、帕克、杜威;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42.为什么说网络时代的公众表达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答:网络时代的公众表达之所以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原因在于这种表达有鲜明的特征:
    一、网络公众表达的主体更加多元,以往只有一些精英才有表达的权利,而现在所有个体都拥有这种权利;
    二、网络公众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即消解了少数人对信息的控制权,公众可以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话题;
    三、网络公众表达中的非理性成分大大增加,又比较明显的“情绪化”倾向;网络公众表达中的意见领袖作用突出,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和走向。
    总之,网络公众表达对于推动公共事务的解决、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如果任由非理性成分和不良情绪发酵、升级,也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侵权责任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经济学原理(初级)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设计史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儿童文学概论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