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全真模拟试题(一)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8-15 12:03:44 |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古代讲“九州”,其中青州位于(  )

    A、黄海、泰山、淮河之间

    B、渤海、泰山之间

    C、西河以西、黑水以东

    D、西河以东、东河以西

    【参考答案】:B

    2、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A、仁、义、礼

    B、忠、孝、仁

    C、礼、智、信

    D、恭、宽、信

    【参考答案】:A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是(  )

    A、汉化

    B、胡化

    C、既是汉化,又是胡化

    D、不汉不胡

    【参考答案】:C

    4、 今阴山以南的,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

    A、山西高原

    B、秦岭山脉

    C、汾河谷地

    D、河套地区

    【参考答案】:D

    5、 吐蕃在时开始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

    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南北朝

    【参考答案】:D

    6、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参考答案】:A

    7、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  )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参考答案】:B

    8、 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  ) 

    A、格物

    B、致知

    C、诚意

    D、正心

    【参考答案】:A

    9、 流传于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经典系属于(  )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原始佛教

    D、密教

    【参考答案】:B

    10、 “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

    【参考答案】:D

    11、 秦代经济发展以为重点。(  )

    A、关中地区

    B、岭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参考答案】:A

    12、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  )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参考答案】:C

    13、 最早提出“诗言志”这一艺术命题的文献是(  )

    A、《诗经》

    B、《论语》

    C、《尚书》

    D、《国语》

    【参考答案】:C

    14、 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参考答案】:A

    15、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教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A

    16、 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参考答案】:A

    17、 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  )

    A、语音

    B、语法

    C、词汇

    D、声调

    【参考答案】:C

    18、 标志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业的萌芽的文化遗址是(  )

    A、仰韶文化遗址

    B、龙山文化遗址

    C、河姆渡文化遗址

    D、屈家岭文化遗址

    【参考答案】:A

    19、 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  )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参考答案】:D

    20、 造纸术发明者传说是(  )

    A、蔡伦

    B、毕异

    C、黄道婆

    D、张衡

    【参考答案】:A

    21、 两税法的提出者是(  )

    A、张居正

    B、王安石

    C、杨炎

    D、唐太宗

    【参考答案】:C

    22、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参考答案】:D

    23、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参考答案】:D

    24、 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  )

    A、加冠

    B、加冕

    C、加笄

    D、缌麻

    【参考答案】:A

    25、 “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汉代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其最鲜明的特点是(  )

    A、血缘关系

    B、君主专制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E、以上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A,B

    2、 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中所谓“五礼”包括(  )

    A、吉

    B、凶

    C、军

    D、宾

    E、嘉

    【参考答案】:A,B,C,D,E

    3、 《诗经》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  )

    A、风

    B、赋

    C、比

    D、兴

    E、颂 

    【参考答案】:B,C,D

    4、 形成区域文化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C、特定地区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和竞争意识

    D、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E、以上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A,B,C,D

    5、 永嘉之乱后,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内侵,内侵的民族主要有(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E、羌

    【参考答案】: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狭义文化

    【参考答案】: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P5)

    2、仁爱孝悌

    【参考答案】:仁者,爱人也;悌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5P247)

    3、 全盘西化论

    【参考答案】:全盘西化论是一些自由主义者的文化主张,其核心内容是“现代化一西方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无是处,与现代化水火不容,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主张不预设任何人为的限制,照搬西方欧美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意识作为民族自救的根本出路。全盘西化论既反对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也反对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表现出对待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与极端化倾向。其代表人物有陈序经、吴稚晖、胡适等人。(7P349)

    4、五服

    【参考答案】:五服指亲属在丧礼中根据其死者的等级关系所穿的不同式样的丧服,五服分别称为“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服制等级不同,服丧时间的长短也就不同。总之,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严格遵循着等级差别,人们利用这次人生大礼,进一步强化社会人伦秩序。(4P197)

    5、五常

    【参考答案】: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5P246)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一项根本原则。

    (2)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

    【参考答案】: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是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省之下还有路、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

    3、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国五千年来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的。l972年《考古学报》的第一期发表了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其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1)温暖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Il00年,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

    (2)寒暖交错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l400年,下限到明朝的初期。

    (3)方志时期,又叫寒冷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l900年,下限到清朝末年。

    (4)仪器观测期。从公元1900年到现在。

    4、中唐以后到两宋,南北朝以来旧门阀贵族衰弱以至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两税法以财产等级征收赋税的规定,极不利于大家族的存在,势必造成大家族的分门析户的趋势。

    (2)两税法造成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也不利于大家族经济。失业的农民可以转而做小商人或租赁地主土地,不会去依附到大家族那里。

    (3)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和五代时北方民族的入侵,都给这个垂死的阶层以致命的一击。

    5、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即分封制。分封制的实施主要在周初,以后陆续也有,直至晚期的宣王朝。
    实施特点:

    (1)作为一种制度,它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2)旨在维护王室统治的分封实际上形成了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文化意义:分封制超出制度本身的意义,是多姿多彩的上古文化局面的开辟,到春秋战国时期,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重新汇集、相互吸收,激荡出了灿烂的“百家”文化。

    2、为什么说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考答案】:我们说中国建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是指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在同一建筑物组合中,建筑物之间的排列有着明确的正偏、内外之别,这种区别象征着使用者地位的尊卑。如故宫的全部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其中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是最主要的建筑,其他所有建筑都是从属于它的。这种带有礼制性的建筑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礼记》中的宫室制度就是当时的宗教礼制在建筑上的物化。古建筑中的等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及室内外的装饰、装修上。孔子曾批评管仲用国君专用的“树塞门”为越礼,批评臧文仲建造住宅时用“山节藻榄”为不智,说明建筑上的礼制观念在当时是十分严格的。这种礼制观念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适用地区看课程介绍)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江苏、山东适用)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适用地区看课程介绍)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侵权责任法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