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8-15 16:40:30 | 收藏
1、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出现于( )
A、汉代B、南北朝
C、隋代D、唐代
【参考答案】:A2、 下列属于狭义的文化产品的是( )
A、万里长城B、英雄交响曲
C、哲学思维D、艺术家头脑中正在构思的艺术作品
【参考答案】:B3、 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
A、赵公明B、黄道婆
C、太上老君D、鲁班
【参考答案】:A4、 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
A、井田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昭穆制
【参考答案】:C5、 东汉灵帝时,太学生联合在朝的“清流”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宦官依仗皇帝的势力对他们残酷打击,制造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
C、党锢之祸D、五侯秉政
【参考答案】:C6、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的( )
A、集权政治B、君主政治
C、伦理政治D、宗主政治
【参考答案】:C7、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
A、文化传统B、传统文化
C、理性思维D、直观顿悟
【参考答案】:A8、 商代出现的文字是( )
A、金文B、甲骨文
C、隶书D、篆书
【参考答案】:B9、 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 )
A、词性变化B、词形变化
C、词义变化D、词序变化
【参考答案】:B10、 我国广大地区和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有八大菜系之说,其中在中国地位较高,遍及全国的菜系是( )
A、豫菜B、粤菜
C、湘菜D、川菜
【参考答案】:D1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区,从时代开始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
A、商周B、秦汉
C、唐宋D、明清
【参考答案】:C12、 汉乐府民歌中,主要用作军乐的是( )
A、相和歌辞B、鼓吹歌辞
C、杂曲歌辞D、唱和歌辞
【参考答案】:B13、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剪辫子和穿中山装,这是服饰的( )
A、阶层标志B、仪礼标志
C、政治标志D、职业标志
【参考答案】:C14、 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 )
A、《胡旋》B、《凉州》
C、《绿腰》D、《霓裳羽衣舞》
【参考答案】:D15、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文化”的含义是指( )
A、人的品德、修养B、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C、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D、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参考答案】:D16、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平时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C、战国时期文字构形的差异远远高于它的前后时代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
【参考答案】:C17、 《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风格。 ( )
A、诗韵B、音乐
C、舞蹈D、节拍
【参考答案】:B18、 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 )
A、四五十年代B、五六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
【参考答案】:B19、 隋唐时期,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其中负责政策执行,属于行政机构。( )
A、中书省B、门下省
C、尚书省D、内史省
【参考答案】:C20、 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手工业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 )
A、工商贸易B、农商贸易
C、市商贸易D、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C21、 民俗学家钟敬文提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
A、民俗文化B、市民文化
C、娱乐文化D、工艺文化
【参考答案】:A22、 人类文化是( )
A、先天就有的B、后天获得的
C、先天与后天相结合的D、后天为主、先天为辅的
【参考答案】:B23、用儒家经义改造法律的最好方式是通过立法把儒家精神、礼制原则以及礼的规范直接融入法律之中。因此,东汉以后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至唐代得以完成。
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
B、《唐律》的颁布
C、《唐律疏议》的颁行D、《法经》的颁布
【参考答案】:C24、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 )
A、磨制石器的使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
C、农业的出现D、陶器的制造
【参考答案】:B25、 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
A、“治身”B、“治人”
C、“治心”D、“治学”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 我国传统的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
A、“政绩”观B、“富民”观
C、“勤农”观D、“足食”观
E、“勤政”观【参考答案】:A,C
2、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主要有( )
A、整体思维B、逻辑思维
C、分析思维D、类比思维
E、辩证思维【参考答案】:A,D,E
3、记载先秦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这种理论的书有 ( )
A、《商君书》B、《管子》
C、《墨子》D、《韩非子》
E、《孟子》【参考答案】:A,B
4、 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有( )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宋明的理学
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
E、传奇小说【参考答案】:B,D
5、 下列思想属于儒家的是(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仁者,人也”
C、“清虚自守,卑弱自持”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E、“为物不贰,生物不测”【参考答案】:A,B,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齐民要术》
【参考答案】:《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其性质为古代农业科技书籍。譬如作者就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即是。《齐民要术》提出了“顺天时、量地利”的原则。(3P113)
2、 语言崇拜
【参考答案】: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6P299)
3、宗法制
【参考答案】: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西周的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由国王分封给诸侯。在宗法制度之下,政治关系与血缘缘关系合一,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3P160)。
4、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为了限制相权而实行的政治制度。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执行、决策、审议等政务,使传统的丞相权力一为分三。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隶属于尚书省。(4P166)
5、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从本质上看,它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4P172)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
【参考答案】:(1)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2)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2、简述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
【参考答案】:(1)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3、简述婚姻仪礼的家族原则。
【参考答案】:婚姻仪礼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社会婚配原则使男女结合成夫妻的礼俗程式。
(1)婚姻关系能否订立,须取得家族祖先的同意。
(2)以聘娶的形式实行家族间婚姻包办与人财交换。
(3)拜见尊长,庙见祖先,家族对新成员的接纳。
4、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参考答案】:
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其次是存在地理通道的优势。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5、简述《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诗经》现存305篇,创作年代历经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大约五百多年。
(2)《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舞的。风、雅、颂的划分,反映了当时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了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
(3)《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形象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面貌,真实反映了早期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
(4)《诗经》所创造的“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奠定了中国诗歌审美体系和抒情模式的基本格局;特别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的类比思维,对中国诗歌兴寄遥深、含蓄蕴藉的特色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1、 谈谈元代杂剧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杂剧发展到元代,进入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期。元杂剧虽然名为杂剧,但与宋初那种以诙谐取笑为主的短篇杂剧已很不相同,故事情节渐趋复杂,演出时间也明显加长,这样就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从而更有效、更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广泛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的残酷、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司法吏治的黑暗,颂扬了被压迫人民不屈的反抗意识和顽强的复仇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对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执著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这样深刻的社会题材,在以前的杂剧中是无法表现的。元杂剧一般有大致固定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演完一个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为演出的安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正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一大特点。元杂剧的角色分工更趋细腻,除了主要角色正末、正旦之外,还根据剧情的需要设置冲末、副末、贴旦、外旦、色旦、搽且、净、副净、丑等配角。元杂剧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曲词一般是按照宋金词、诸宫调的格式填写的,具有一定的字数及声律长短的要求。但为了使普通百姓容易听懂,也为了更为自由地表情达意,曲词中常常夹进一些方言或俗语,称为衬字。元杂剧的这些特征,都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完全成熟。
2、 试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古代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较大。以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为例加以论证。其次是道教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