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二章)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0-08-19 15:52:10 | 收藏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主体 定义: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特点和性质:自然的物质基础;社会性;历史性;能动性。
    认识客体 定义: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性质:客观性;对象性。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1)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
    (2)认识关系。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合于实际。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4)两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从客体方面来看: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收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认识的有限性和认识的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认识具有反复性、有限性和无限性,所以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属性

    (一)真理和谬误
    (1)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二者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具有绝对意义: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否定的,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与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2)真理的客观性: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4)真理的相对性: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5)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1)所有的唯心主义哲学都是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题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否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否认客观真理,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就不承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2)唯心主义哲学在真理标准上的两种错误观点:①提出用伟人、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②实用主义哲学提出的“有用即真理”。
    (二)实践标准的唯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进到认识论中来,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对立和统一 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和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两者是对立的。
    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从而满足人的需求,就是真理的价值属性;
    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真理和价值又是相互联系的。
    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1)指导实践的功能;(2)再认识的功能;(3)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真理在手,所向披靡)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说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说是从社会层面的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第四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一、认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在本质和要求。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密训押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主体与客体的首要基本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答案:A
    解析: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
    2.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答案:A
    解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汇总)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二章)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五章)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第六章)
    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七章)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适用地区看课程介绍)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江苏、山东适用)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适用地区看课程介绍)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侵权责任法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