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2020年10月自考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0-10-19 19:14:17 | 收藏

    图片版:

    参考答案

    文字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的科学指导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参见教材P49。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答案】C

    【解析】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参见教材P50。

    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D.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D

    【解析】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参见教材P52。
    4.近代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  )。

    A.社会主义

    B.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C.共产主义

    D.国家统一和世界人民团结

    【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人民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参见教材P60。

    5.在中国演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代表新的生产力的阶段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它是中国演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参见教材P64。

    6.毛泽东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  )。

    A.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B.反革命阵营持续争斗和军阀长期混战

    C.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式的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正确

    【答案】D

    【解析】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参见教材P69。

    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形象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主体是指(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解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参见教材P78。

    8.正确处理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实行的方针是(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团结——批评——团结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答案】B

    【解析】毛泽东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提出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 ——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参见教材P92。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可简明概括为(  )。

    A.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C

    【解析】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总结。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参见教材P104。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参见教材P91。

    11.党的十四大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参见教材P124。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

    A.高速发展

    B.以人为本

    C.公平优先

    D.效率优先

    【答案】B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参见教材P135-136。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C.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D.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参见教材P151。

    14.中国梦的本质是(  )。

    A.中国改革、中国声音、中国形象

    B.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世界大国

    【答案】C

    【解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参见教材P162。

    15.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安排,到2035年(  )。

    A.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D

    【解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1)从2020年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参见教材P164。

    16.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其中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

    A.协调

    B.创新

    C.绿色

    D.开放

    【答案】B

    【解析】新发展理念:(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参见教材P168-169。

    17.我国的政体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基层民主制度

    【答案】B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参见教材P171。

    18.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是(  )。

    A.一国两制

    B.大团结大联合

    C.文攻武备

    D.画出最大同心圆

    【答案】A

    【解析】“一国两制”方针是党和国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参见教材P173。

    19.生态文明核心是坚持(  )。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案】D

    【解析】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参见教材P180。

    2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德治国家

    【答案】C

    【解析】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参见教材P191。

    21.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  )。

    A.军队必须能打仗

    B.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C.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D.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答案】D

    【解析】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参见教材P201。

    22.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牢固树立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  )。

    A.行动力

    B.战斗力

    C.领导力

    D.思想力

    【答案】B

    【解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做到:(1)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4)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参见教材P204-205。

    23.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共商共建共享

    B.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C.联通畅通融通

    D.立足全球,求真务实

    【答案】A

    【解析】“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要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第一,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第二,以深化“五通”合作为关键支撑。第三,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努力方向。参见教材P216。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

    A.党的领导

    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社会和谐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A

    【解析】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核心地位。参见教材P221。
    25.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参见教材P224。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福建自考00392学前儿童体育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福建自考1403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福建自考07251投资项目评估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福建自考14494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福建自考02113医学心理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福建自考13208社区护理学导论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