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2-07-05 14:32:44 | 收藏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 1.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实践基础:革命和建设。 |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 3.历史进程: (1)初步形成: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2)成熟: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3)丰富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写入党章: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 |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 |
|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8.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最主要)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1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13.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阶级:革命的主力军。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 14.革命领导者:无产阶级。 (1)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无产阶级领导。 (2)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无产阶级领导。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15.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2)封建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也是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3)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所以仍然是革命的对象。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 16.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 17.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8.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 19.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0.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21.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两大联盟: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党的建设: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22.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打击敌人的战士。 |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23.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 24.五种经济成分: (1)个体经济。 (2)合作社经济。 (3)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5.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1)社会主义经济; (2)个体经济; (3)资本主义经济。 |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 2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完土地问题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27.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8.农业改造: (1)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2)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3)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
|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9.手工业改造的步骤: (1)手工业供销小组。 (2)手工业供销社。 (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30.方法:和平赎买。 31.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1)初级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2)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32.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 33.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3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35.基本矛盾(非对抗性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 | 36.两类社会矛盾: (1)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民主方法解决。 (2)敌我矛盾(对抗性):专政方法解决。 37.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 (1)思想政治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2)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 38.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经济: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生产: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市场: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
| 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39.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 (1)企业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2)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3)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40.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和平问题:东西问题。 (2)发展问题:南北问题。 |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41.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
|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 4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3.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44.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5.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简明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 46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47.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 |
| 改革开放理论★★ | 4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9.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
| “一国两制”★★ | 50.台湾问题: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5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最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5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基础。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 5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5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55.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
|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56.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
|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5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
|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58.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