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04729《大学语文》章节串讲(咬文嚼字)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2-09-16 15:26:24 | 收藏
一、考点透视
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认知文中的实例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论点,理解本文所擅长的归纳论证方法。
3.认知文中的理论论据及其所证明的“文贵创新”论点,理解本文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方法。
4.认知文中“月轮”、“月晕”的比喻意义,体会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二、思考及练习答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一是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二是阐述了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指出“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本文主要采用了归纳论证方法,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的大量实例进行论证,不仅凿凿有据,而且能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得有如日常生活经验那般浅显易懂。例如在文中第三段中先说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接着就举出《史记》中人们熟知的“李广射虎”一段文字被王若虚改得索然无味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3.文中有些自然段的开头是这样的:“这是炼字的好例”、“这番话不免噜嗦”、“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试问,这些话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答:这些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呼应上文,起到总结概括,又能将文章从上文的例子或观点中,引向深入,在下文中得到更深层次的论述。此外这些话平实自然,有些口语的特征,给人清新扑面之感,感觉不是在读深奥的语言论文,而是在与作者进行平等而亲切的交谈。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