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2022年4月自考00143《经济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2-06-08 17:50:03 | 收藏

    说明: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思想主要是指(B)
    A、古希腊哲学家的经济思想
    B、13世纪前后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
    C、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D、重农主义的经济思想
    2.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富强的唯一标准是(A)
    A、金银的多少
    B、物质财富的多少
    C、农产品的产量
    D、GDP的多少
    3.按照西方经济学家一般的划分,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这段时期的经济学是(C)
    A、当代经济学
    B、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C、古典经济学
    D、新古典经济学
    4.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C)
    A、古希腊哲学家
    B、古罗马哲学家
    C、古典经济学
    D、新古典经济学
    5.马克思认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是(B)
    A、色诺芬
    B、配第
    C、斯密
    D、李嘉图
    6.魁奈是(D)
    A、古希腊经济学家
    B、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
    C、古罗马经济学家
    D、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
    7.斯密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是(B)
    A、贸易保护
    B、自由放任
    C、政府干预
    D、限制竞争
    8.“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提出者是(A)
    A、斯密
    B、马克思
    C、李嘉图
    D、李斯特
    9.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B)
    A、绝对优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资源禀赋论
    D、竞争优势论
    10.马尔萨斯是(A)
    A、英国经济学家
    B、法国经济学家
    C、德国经济学家
    D、美国经济学家
    11.西尼尔认为,工厂主的利润是当时工厂法规定的11个半小时工作时间的(A)
    A、最后一小时生产出来的
    B、最先一小时生产出来的
    C、一半时间生产出来的
    D、全部时间生产出来的
    12.总结19世纪上半叶的各种学说,加以综合,形成一个体系的是(C)
    A、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B、门格尔的经济学说
    C、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D、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3.萨伊分配理论的基础是(C)
    A、劳动价值论
    B、效用价值论
    C、生产三要素论
    D、生产四要素论
    14.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D)
    A、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B、会发生货币超发的经济危机
    C、会发生供给不足的经济危机
    D、会发生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
    15.巴师夏最有名的理论是(B)
    A、货币数量论
    B、经济和谐论
    C、边际效用论
    D、劳动价值论
    16.新历史学派主张采用(B)
    A、抽象演绎法
    B、历史统计法
    C、数理分析方法
    D、制度分析方法
    17.美国制度学派的基本特征是(D)
    A、归纳总结历史经验
    B、抽象演绎基本经济理论
    C、研究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分配
    D、研究经济制度趋势
    18.边际效用学派在英国的代表是(D)
    A、庞巴维克
    B、瓦尔拉斯
    C、帕累托
    D、杰文斯
    19.19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该事件是(C)
    A、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B、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C、边际革命
    D、凯恩斯革命
    20.奥地利学派的研究方法是(B)
    A、历史归纳法
    B、抽象演绎法
    C、调查分析法
    D、实验方法
    21.奥地利学派的价值论是(A)
    A、边际效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劳动价值论
    D、生产费用论
    22.瓦尔拉斯理论的中心是(B)
    A、局部均衡理论
    B、一般均衡理论
    C、货币数量论
    D、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23.维克塞尔认为,资本概念的核心是(A)
    A、时间
    B、劳动
    C、积累
    D、再生产
    24.克拉克认为,研究“一般的普遍的规律”的是(A)
    A、一般经济学
    B、静态经济学
    C、比较静态经济学
    D、动态经济学
    25.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者是(C)
    A、斯密
    B、李嘉图
    C、马歇尔
    D、凯恩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下列关于《国富论》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是斯密的代表作
    B、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地位
    C、创立了系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
    D、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性著作
    E、是李嘉图的代表作
    27.休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ABC)
    A、一国中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
    B、一国中流通的货币代表国内现有的所有商品
    C、如果商品增加,其价格就降低,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D、如果商品增加,其价格就上升,货币的价值就降低
    E、如果货币增加,商品的价格就降低,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28.魁奈的政策主张有(AE)
    A、增加农业资本,发展“大农业”
    B、实行保护贸易
    C、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自由贸易
    E、改行单一的地租税
    29.斯密认为,“富国裕民”的办法有(AE)
    A、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B、通过对外贸易“多卖少买”
    C、通过输入金银增加货币财富
    D、通过鼓励消费刺激经济
    E、通过增加资本,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和生产资料
    30.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认为(AD)
    A、人口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B、生活资料为人口所限制
    C、人口过少造成贫困
    D、人口过多造成贫困
    E、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31.萨伊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研究财富的(ACD)
    A、生产规律
    B、交换规律
    C、分配规律
    D、消费规律
    E、可持续发展规律
    32.美国早期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BC)
    A、富兰克林
    B、汉密尔顿
    C、雷蒙德
    D、马歇尔
    E、凯恩斯
    33.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有(ABC)
    A、古尔诺
    B、戈森
    C、克拉克
    D、维克塞尔
    E、马歇尔
    34.詹姆斯·穆勒首创政治经济学的“四分法”,即把政治经济学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BCDE)
    A、货币
    B、生产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35.克拉克认为,共同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要素有(ABC)
    A、土地
    B、劳动
    C、资本
    D、企业家才能
    E、创新精神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李嘉图关于级差地租产生条件的观点。
    答:关于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李嘉图认为是土地数量的有限,土地肥力的不同,土地位置的差异。他说:“使用土地支付地租,总是因为土地的数量并非无限,质量也不是相同的,并且因为在人口的增长过程中,质量和位置较差的土地也投入耕种了。”①实际上,李嘉图在这里探讨的是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这也是李嘉图研究的重点。他的这种探讨和具体例证表明,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是土地耕种者耕种较好土地所获得但被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37.简述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
    答:
    (1)生产扩大,绝对消费需要也随之扩大,所以,从这方面看,不能说有生产过剩。
    (2)现实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源于收入不足:社会三种收入中,工资收入低,占的比重面大;利润和地租收入高,但用于消费少,积累多,于是,产生消费不足。市场需求萎缩。
    38.简述法国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特点。
    答:
    (1)封建性外观;
    (2)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3)重视农业的观点。
    39.简述庞巴维克关于时差利息存在的原因的观点。
    答:
    第一,存在着“需要和需要供应之间的差别”。
    第二,人们有“低估未来”的倾向。
    第三,“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造成人们低估未来,重视当前。
    40.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答:
    (1)他认为历史证明各国经济发展都先后经过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2)只有处于第五阶段上的国家才要求自由贸易;第四阶段的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保护政策;前三段的国家不存在实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2分,第42小题13分,共25分。
    41.试述马歇尔关于需求决定的理论。
    答:在需求问题上,马歇尔提出了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需求弹性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三种类型。需求弹性理论指出,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涨价后厂商收入反而下降,因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大于价格上涨的速度;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涨价可提高厂商收入,因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小于价格上涨的速度;如果弹性正好为1,则厂商收入不变,因为需求量下降的损失正好抵消了价格上涨的收益。所以,在厂商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有关商品的需求弹性情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必需品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毛织品可被棉织品、丝织品、化纤品等替代。
    (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弹性就大;比重小,弹性就小。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5)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长期看弹性大,短期看弹性小。因为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
    所谓“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如前者大于后者,就有消费者剩余存在,就能使消费者得到额外的福利或满足。马歇尔认为,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才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42.试述斯密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学说。
    答: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学说,是其关于个人分工和交换学说发展和延伸的终点。在这方面,斯密主要提出了关于分工优势原理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在反对重商主义“有利的贸易差额”理论和政策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他把生产目的和优势原理联系起来,认为要实现生产目的,就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在国际开展自由贸易。
    (2)此外,斯密还提出了相对优势原理的基本论点。他说:“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在农业方面,富国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至少不像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大得多。
    斯密认为,上述合理的国际分工,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但是合理国际分工的形成与自由的国际贸易分不开。没有贸易的自由,这一切就都谈不上。斯密这一理论同样是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政策的,同时也是从英国资产阶级当时的利益出发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侵权责任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经济学原理(初级)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设计史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儿童文学概论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