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8-02 21:48:13 | 收藏
1、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最主要的是( )
A、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C、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D、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C
2、 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参考答案】:D
3、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五中全会
【参考答案】:B
4、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共同富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D
5、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和平赎买
C、公私合营
D、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参考答案】:B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买办资产阶级
【参考答案】:A
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参考答案】:D
8、 1954年9月,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D、全国政协第二届全体会议
【参考答案】:A
9、 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国际环境
C、风俗习惯
D、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A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民族独立
C、领土完整
D、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A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贡献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要素分配
【参考答案】:A
12、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A、《与台湾关系法》
B、《共同防御条约》
C、《反分裂国家法》
D、《告台湾同胞书》
【参考答案】:C
13、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要把( )A、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B、预防为主放在首位
C、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D、合理利用放在首位
【参考答案】:A
14、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本本主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参考答案】:A
15、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一步到位
C、全面开花
D、自由发展
【参考答案】:A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多党合作
D、民主决策
【参考答案】:B
17、 革命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军队问题
C、同盟军问题
D、领导权问题
【参考答案】:D
18、 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政治建设
C、传统文化
D、社会监督
【参考答案】:A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A
20、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早期,被邓小平认为发挥了“窗口”示范作用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边经济开放区
D、上海浦东新区
【参考答案】:A
21、 毛泽东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的处理办法是( )A、专政
B、民主
C、斗争
D、处罚
【参考答案】:B
22、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 )A、党的路线决定的
B、党的纲领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的思想决定的
【参考答案】:C
23、国应恪守的外交政策宗旨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反对和平演变
C、反对恐怖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D
2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
C、反对强权政治
D、国家主权平等
【参考答案】:D
25、 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B、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 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4、简述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P176)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虽然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是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2)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3)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5、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P186)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彘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活动。
6、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P99)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具体说来,我国将长期处于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P1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 三 大题 材料题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 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 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坚强领导核心。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参考答案】:(P191~19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开拓前进的基础,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所谓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指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机制、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与时俱进,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
所谓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服务型政党在职能结构上,应当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作为政党职能结构的重心,使党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作风上,应当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领导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党同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在执政成效的评价上,应当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成为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所谓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政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建设创新型政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是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基本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主要任务。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之间的关系。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才能把全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来,坚定服务人民的立场,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服务是目的。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服务是服务型政党的根本任务。服务型政党的提出,回答了“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学习成效和创新成果必须通过更好地服务人民来体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学习、服务、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创新是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探索出学习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建设创新型政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然有利于推动学习型、服务型政党的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