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3-26 22:13:19 | 收藏
1、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和计划的首要因素是()
A、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
B、国家的课程规定
C、教科书的编写体例
D、幼儿园老师的安排、计划
2、自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学科活动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领域活动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影响逐渐深入。下列课程标准涉及领域活动的是()
A、《幼稚园齐整标准》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C、《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D、《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3、确定活动主题的原则不包括()
A、必要性
B、可能性
C、可行性
D、目的性 √
4、便于老师观察和管理全班幼儿的行为,易于系统讲授,但不利于形成民主对话氧气,不利于开展充分互动交流的座位编排方式是()
A、马蹄型座位编排方式
B、半圆型座位编排方式
C、方块型座位编排方式
D、秧田型座位编排方式 √
5、看完《猫和鸭子》的录像片段之后,教师问:“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件什么事?”老师的这一提问类型是()
A、感知记忆型提问
B、理解型提问 √
C、创造型提问
D、评价型提问
6、教师将叠衬衫的正确方法拍成连续照片贴在建构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B、支持幼儿持续探索
C、提示幼儿进行自我教育 √
D、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
7、有的幼儿班 开设“超市”“小吃街”,有的班开设“旅行社”、发现区、这样每个班只需要负责两个区域 就可以实际使用四个区域,这一做法符合确定区域活动的()
A、效益性原则 √
B、活动性原则
C、生活化原则
D、动态化原则
8、经常听到幼儿园教师说:“谁再讲话就别吃了。”“小嘴巴,闭起来,别讲话”之糊涂的话,教师的定 行为不符合幼儿园生活活动设计与组织的()
A、教养并重原则
B、关注差异原则
C、渗透性原则
D、轻松温馨原则 √
9、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参与性原则
B、互动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
10、我国现阶段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A、儿童的全面素质、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B、文化传统、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
D、教育方针、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教育理念,选择和确定每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过程。
12、领域活动
领域活动是依据分科活动的属性,将具有相同或者相近属性的学科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模式。
13、教学活动目标领域
教学活动目标领域是指预期幼儿学习之后所发生变化的行为领域。
14、材料投放
材料投放是指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各活动区域的特点、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向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借以实现对幼儿的间接指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5、简述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不同阶段观察的重点。
1(1)在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去判断幼儿对活动内容、材料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是否感兴趣,教学活动计划和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2)在活动进行阶段。教师应当通过观察,真实地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幼儿是如何与环境和材料进行互动的。此外,教师需要继续了解教学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活动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与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
(3)在活动结束阶段,教师主要观察的是幼儿在整个活动持续进程中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幼儿是否有继续活动或延伸出进一步后续活动的愿望,是否希望得到教师或同伴的肯定性评价等。
16、简述教师组织区域活动回顾评价环节时应注意事项。
(1)扩大评价主体,让幼儿多参与评价。
(2)把握评价方向,让评价促发展。
(3)分层指导评价,让幼儿均有收获。
(4)应用评价方法,让幼儿乐于参与评价。
17、简述幼儿午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1)睡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睡眠中的关怀与帮助。
(3)起床整理活动的设计组织。
18、简述制订幼儿园日计划的注意事项。
(1)教师根据前一天的活动开展情况调整周计划中原定的日教育计划。
(2)作息时间表可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季节变化等弹性调整。
(3)注重动静交替,动静交替能够有效地防止幼儿身心疲劳。
(4)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与教师主导活动的相互结合。
(5)注意不同组织形式的活动相互配合补充。
(6)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阶段的精力情况科学安排活动。
(7)对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不要过于琐碎。
(8)作息时间表应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并张贴或悬挂在幼儿视力可及的地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9、试述沙水区的考试两侧而已如何进行沙水区的环境创设 。
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中,要尽量利用水、泥、沙、地形等元素为幼儿创设自然游戏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求。沙水区就是一个幼儿可以体验玩沙、玩水的乐趣,自由发挥想象,堆砌城堡、围栏、战壕、沟渠,在沙地上涂涂画画、尽情嬉戏的地方。同时,幼儿可以在玩水过程中,获得有关水的流动、沉浮、凝固、溶解、渗透等直观、感性的知识。此外,幼儿用沙挖洞、筑造,又能促进其空间概念的发展、小肌肉能力的发展和对事物表征能力的培养。
环境创设:
幼儿园沙水区的位置一般要接近水源,面积可以大一些,以便幼儿游戏过程中及时地清洁、排水。通常,沙水区的基本器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玩沙水的器具与材料:细沙、小水桶、小铲子、漏斗、滤沙器、小盆子等。
(2)游戏道具:塑料动物、塑料植物、塑料车船、塑料人等。
(3)其他:防水衣、套靴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0、雨后第二天,大班 的几个幼儿做完早操后没有马上回到班级活动室,而是转在墙脚下观察一只蜗牛。教师看到这个情景,判断喜爱是本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便在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蜗牛的小房子”,教师根据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蜗牛图片和书籍,使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常识;讲述蜗牛的小故事,鼓励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幼儿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等。事实证明这个主题活动很成功,抓住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选择活动主题。
(1)选择主题是主题活动设计的起点和灵魂。幼儿生活中的事物、事件或现象都是主题的重要来源。该教师没有忽略“幼儿观察蜗牛”这一日常生活现象,而是将幼儿的兴趣、关注点投射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利用这一契机展开主题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考虑幼儿园的主题时,应从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点入手。包括与幼儿有关或幼儿可能感兴趣的事件。
(2)该教师选择的主题——“蜗牛的小房子”,是以生物学为基础来设计的,主题名称采用拟人手法,更生动、有趣。教师围绕蜗牛的生活习性等知识,开展了一系列涉及其他领域的活动,比干巴巴讲诉蜗牛的生活习性更有趣,幼儿更愿意学习。
21、在一次幼儿园阅读课上,所有的幼儿和老师都转成一个圆圈。当老师在阅读一篇故事时,幼儿开始不安心,并且互相嬉戏、打闹。教师轻声引导这些小朋友集中精力听老师阅读故事,幼儿在老师的教导下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可不到5分钟,这些孩子又开始互相打闹。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对幼儿说:“这个故事下次我们再一起读,接下来我们合唱一首《小白兔乖乖》。”老师负责领唱,很快,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大家都很开心。
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进行幼儿园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具有计划性的特点,这个特点有助于幼儿园有条不紊地安排教育工作。但在实际的幼儿园工作中,教育计划未必完全符合幼儿园实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活动的计划就需要根据教育过程中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以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
(1)幼儿园在使用学科活动的大纲和教材时,如果幼儿园的条件与幼儿发展水平和大纲或教材所预计的不同,教师可以调整学科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2)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活动时间的长短虽然需要参考幼儿园的整体安排,但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化安排活动时间。
六、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2、请设计一个健康领域活动,并说明活动设计的理由。
要求:
(1)活动内容自定。
(2)活动计划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
(3)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别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整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谈话引人,讲解什么是“性”。
①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理解的“男女有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③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身体密切相关的,不仅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2)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①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②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为例来讲解)
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③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3)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①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诉,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②分组“参与式谈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4)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活动延伸:设置情景剧,让幼儿扮演角色,更深刻地了解性别区分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