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8-15 17:17:34 | 收藏
1、 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 )
A、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
C、磨制石器时代D、骨器时代
【参考答案】:B2、 隋唐大运河西以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 )
A、长安B、开封
C、洛阳D、南京
【参考答案】:C3、 我国南方形成稻麦两熟制是在时期。( )
A、汉代以后B、隋唐
C、北宋D、南宋
【参考答案】:D4、 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
A、父子相承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D、嫡长子继承制
【参考答案】:D5、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A、唐代贞观年间B、宋代真宗、仁宗年间
C、明朝嘉靖、万历年间D、清朝康熙、乾隆年间
【参考答案】:C6、 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指( )
A、河北B、关中地区.
C、山西D、成都平原
【参考答案】:C7、 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 )
A、文化产品B、文化政策
C、文化事象D、文化思潮
【参考答案】:C8、 关于“周公六礼”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纳吉、问名、纳采、纳征、请期、亲迎B、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C、纳采、问名、纳征、纳吉、请期、亲迎D、纳吉、问名、纳征、纳采、请期、亲迎。
【参考答案】:B9、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
A、明代B、宋代
C、汉代D、隋唐
【参考答案】:D10、 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
A、寇谦之B、陶弘景
C、孙思邈D、葛洪
【参考答案】:C11、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革。,草上之风,必偃。”《论语》这几句话的思维模式属于( )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
C、发散思维D、辩证思维
【参考答案】:B12、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 )
A、传播文化B、民族文化
C、国别文化D、外来文化
【参考答案】:D13、 秦朝的中央“三公”是( )
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
【参考答案】:B14、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
A、道家学说B、阴阳五行说
C、魏晋玄学D、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D15、 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 )
A、王重阳B、邱处机
C、李志常D、刘德仁
【参考答案】:B16、 东汉末年以张角为首领的宗派是( )
A、太平道B、五斗米道
C、正一道D、北天师道
【参考答案】:A17、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 )
A、文以明道问题B、文以载道问题
C、伦理道德问题D、政教功用问题
【参考答案】:C18、 “上约君,下约民”,“以杀去杀,以刑去刑”是先秦诸子中哪家的理论主张?( )
A、儒家B、法家
C、阴阳家D、纵横家
【参考答案】:B19、 日本、朝鲜、越南曾仿照汉字创造的自己文字分别是( )
A、平假名、谚文、字喃B、谚文、字喃、平假名
C、片假名、字喃、谚文D、谚文、平假名、字喃
【参考答案】:A20、传统礼俗最根本特性是( )
A、等差性B、调和性
C、规范性D、强制性
【参考答案】:C21、 从学科性质来说,《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属于( )
A、交叉学科B、新兴边缘学科
C、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D、研究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学科
【参考答案】:C22、 中国文化的重心向南迁移最早出现在( )
A、南北朝时期B、魏晋时期
C、秦代D、汉代
【参考答案】:A23、 人们日常服饰各有不同标准。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它是( )
A、信仰标志B、职业标志
C、仪礼标志D、阶层标志
【参考答案】:D24、 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人是( )
A、战国荀子B、唐代刘禹锡
C、唐代柳宗元D、宋代张载
【参考答案】:A25、 氏族制度形成于(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
C、夏代D、商代
【参考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面的概念,哪些分别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相适应?( )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
C、文化思潮D、文化政策
E、文化现象【参考答案】:A,B,C,D,E
2、 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有( )
A、利玛窦B、南怀仁
C、孟德高维诺D、鄂多立克
E、汤若望【参考答案】:A,B,E
3、 科举制的特点有( )
A、士人自由报名应试B、由官员举荐
C、考试定期举行D、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E、不必由官员举荐【参考答案】:A,C,D,E
4、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 )
A、阴平B、阳平
C、下声D、去声
E、上声【参考答案】:A,B,D,E
5、 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两者分别称作文化事象的 ( )
A、类型性B、差异性
C、变异性D、传统性
E、特殊性【参考答案】:A,C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十二时辰
【参考答案】:十二时辰以太阳南中作为正中点。一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时辰为二小时。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日中午、日呋未、哺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每辰的起点叫“某时初”或“某初”,正中点叫“某时正”、“某正”或“某半”。(3P153)
2、重本抑末
【参考答案】: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小农是王朝统治的基础,重农主义(本)抑制工商业(末)作为国策,即重本抑末。(2P57)
3、地缘
【参考答案】:地缘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1P20)
4、阶层饮食
【参考答案】:阶层饮食是指饮食受经济条件限制。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把庶民百姓称为“食菜者”,此即饮食的阶层性。(3p134)
5、 《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自解说。(6P31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域文化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干的?
【参考答案】:
先秦时期主要有三大区域文化,即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它们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2、简述我国传统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
【参考答案】:我国的传统科学技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广义而言,它可以被界定为中国农业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传统科学和技术成果。天文、算学是它的一个门类。从传统天文学的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看,天象观测的目的是以天象变化来预卜人间之祸福。把天象与人事相联的思维是虚妄的,带有很浓的信仰色彩。历法和传统算学运用则产生于农耕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与整体民族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受神仙方术、道教思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宋明理学等的影响。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意义的伟大技术成果。这些科技方面的成就有着有价值的一面,也有尚待解答之谜。总之是在当时传统民族文化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产生的。
3、简述道教对我国古代民俗及文学艺术的影响。
【参考答案】:道教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城隍、土地爷、灶君作为道教底层神灵,在古代民众中有长久的信仰,这一类崇拜几乎遍及中国各地甚至每个家庭。春节到来之前,人们贴门神、灶马、桃符、钟馗,这种习俗也是来自道教。从六朝直到宋明,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景、表现手法也深受道教的影响。六朝时期出现的《海内十州记》、《洞冥记》等志怪小说,是为道教而作的。唐代的《枕中记》,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是以神仙道教为题材的。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作,也与道教有关。
4、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5、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主要有:
(1)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丰收。(2)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密的渔网,以保护鱼类繁殖。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殖。(3)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期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自砍伐山林,并把山岭资源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的伤害。(4)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圃和灵寝,也对保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5)由政府提倡和领导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绿化。(6)在西北地区广建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保持良好的植被状态。
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知”是指认识“天道”、“人道”;“行”是指在生活中实践“天道”、“人道”;实践伦理道德。因此,中国古代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
2、 试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还是一脉相传的,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学习交流群 -
关注“自考直通车”
点我咨询
12-18
12-18
12-18
12-18
12-16
12-16
12-16
12-14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微博二维码
中国自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