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导航
  • 全国

全国

全国自考00385《学前卫生学》全真模拟试题(五)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3-10-20 14:30:25 |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人骨组织中无机物约占(C)
    A.1/3
    B.1/4
    C.2/3
    D.1/2
    2.大脑半球表面由一层凸凹不平的皮质覆盖,厚度为(B)
    A.1~3毫米
    B.1~4毫米
    C.2~3毫米
    D.2~4毫米
    3.婴儿出生时,感知觉中尚不发达的是(D)
    A.嗅觉
    B.味觉
    C.触觉
    D.视觉
    4.下列矿物质属于微量元素的是(D)
    A.钙
    B.镁
    C.硫
    D.铜
    5.下列属于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6.具有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功能的营养素是(A)
    A.脂肪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微量元素
    7.富含钙的食物是(A)
    A.虾皮
    B.猪肝
    C.胡萝卜
    D.西红柿
    8.儿童做噩梦并伴有紧张、害怕、呼吸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通常患儿醒后对梦境多能回忆,醒后长时间不能人睡。这是(D)
    A.癲痫发作
    B.夜惊
    C.梦游症
    D.梦魇
    9.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A)
    A.5岁前
    B.6岁前
    C.7岁前
    D.10岁前
    10.学前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C)
    A.与病人隔离
    B.不去公共场所
    C.进行预防接种
    D.不接触病人用过的物品
    11.下列不属于使用最广泛的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的是(D)
    A.身高
    B.体重
    C.头围
    D.胸部前后径和胸廓横径
    12.下列不属于风疹症状的是(D)
    A.发病初期仅有低烧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B.发烧第二天开始出皮疹
    C.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D.起病突然,高烧可达40℃
    13.儿童能用手写字、绘画、使用剪刀等是在(D)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4.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是(B)
    A.社区疗法
    B.行为疗法
    C.游戏疗法
    D.家庭疗法
    15.下列不属于孤独症的症状的是(C)
    A.社会交往障碍
    B.言语交流障碍
    C.非言语交流没有障碍
    D.行为异常
    16.下列症状预示幼儿可能患有肺炎、心脏病的是(C)
    A.幼儿面色红润,充满朝气
    B.幼儿面色发红,并伴有体温升高
    C.幼儿发烧,并伴有面色发白或发紫
    D.面色和眼结膜苍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7.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8.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是人体的管理和指挥中心。
    19.3岁前儿童使用(量床)测量身高,3岁以上儿童采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
    20.评价儿童心理发展主要采用(量床)对儿童心理综合发展水平或某一单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1.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易变换、易冲动、易外露、易传染。
    22.任何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23.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常用于抢救(脉搏)正常,但没有呼吸的伤者。
    24.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活动,是幼儿在园进行的主要学习活动。
    25.在我国,意外伤害已经成为(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26.临床上根据骨折的类型将其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和(青枝骨折)。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写出正确答案。
    27.3岁后脑发育主要表现为脑细胞体积增大和神经纤维突起增多、变长;5岁左右神经纤维髓鞘化完成。(×)
    改正:“5岁”改为“6岁”。
    28.媒体对儿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改正:“都是积极的”改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29.学前儿童容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30.人们习惯将大米、小米,面粉称为粗粮。(×)
    改正:“粗粮”改为“细粮”。
    31.如果吃饭时被鱼刺卡住,可以采用饮醋、吞咽饭菜等方法将异物咽下。(×)
    改正:“可以”改为“切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2.简述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
    (4)个案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
    33.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答: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安排膳食。
    (1)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适当控制甜食,睡前不吃糖果点心
    (3)定时大便。
    (4)科学安排膳食。
    34.简述惩罚法的实施要点。
    答:
    (1)及时惩罚。
    (2)保持惩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3)避免惩罚太轻或太重。
    (4)选择恰当的惩罚物。
    35.简述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及幼儿园常见的流感、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乙肝、痢疾的传播途径。
    答: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幼儿园常见的流感、水痘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腮腺炎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乙肝主要通过间接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痢疾主要通过虫媒传播和饮食传播。
    36.简述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的意义。
    答:
    (1)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2)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机体工作效能的基础。
    (3)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受益终身。
    (4)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构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异常行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
    答:构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异常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常态,不符合学前儿童年龄发展水平,表现为过度不足或不适宜。第二,异常行为经常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对学前儿童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良影响。也就是说,问题行为应是经常发生而且发生频率较高的异常行为,偶尔出现的异常行为不属于问题行为。第三,异常行为是学前儿童自己不能控制和有效处理的行为,需要他人帮助解决。第四,排除疾病或缺陷所致。第五,行为表现较单一、程度轻,且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增多或消失)。
    38.试述儿童身体疾病的预防。
    答:儿童身体疾病的预防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首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通常做法是保证幼儿营养供给充足、膳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促使机体器官、组织的发育和功能的提高;按期进行预防接种等。其次,减少机体与致病因素的接触。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幼儿接触有害、有毒的物品和各种致病因素。最后,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卫生习惯,消除危险因素。
    39.学前儿童常用的降温方法有哪些?
    答:
    (1)冷敷。用冷水浸湿毛巾,折叠成数层,放在患儿前额,每5~10分钟更换一次;或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小婴儿最好是用温水)。需要注意的是,心前区、腹部、颈部、足底等部位忌冷敷。
    (2)冰敷。将冰块捣碎用塑料袋包好,再包上干毛巾,放在患儿的前额降温。使用冰袋降温时应防冻伤,每10分钟检查一次。
    (3)酒精擦浴。将75%的酒精加水稀释至30%左右,或者用相同度数的白酒,用纱布或小毛巾蘸酒精擦拭腋窝、肘部、腹股沟、胭窝等有大血管行走的部位,借助酒精的挥发作用降温。
    (4)药物降温。服用退烧药,药物使毛细血管扩张,通过大量出汗达到降温目的。每次服用退烧药须间隔4小时以上。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0.试述预防肠蛔虫症和蛲虫病的方法。
    答:
    (1)预防肠蛔虫症感染,要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通过宣传教育让学前儿童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和危害,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随地大小便。
    (2)预防蛲虫病应定期普查是否有蛲虫感染,对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搞好环境卫生,对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座椅等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通常内衣、被单、床单等洗前先用开水烫煮,以杀死虫卵。平时注意个大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手指,勤换衣裤、勤晒被。
    41.试述学前儿童阅读时正确的用眼方法。
    答:
    (1)光线要柔和,避免在强光下或暗光下阅读。长期在暗光下阅读会增加睫状体和晶状体的调节负担,产生视觉疲劳导致近视。强光下阅读可导致视网膜发炎或引起视网膜病变阅读时光线应从左上方射入,光照强度以阅读时眼睛舒适为宜。
    (2)保持一定的阅读距离。阅读书籍时眼与书本适宜的距离是一尺,这时眼睛看物体不需要调节,不容易疲劳;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的最佳距离是2~3米,电视屏幕的位置要比眼睛稍低。
    (3)不要长时间阅读。幼儿每次阅读持续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看电视不要超过半小时,切忌长时间玩电脑或电子产品。每天保证有2~3小时的户外运动,接受自然光的照射可缓解视力疲劳,阻止近视的发展。
    (4)阅读姿势要正确。阅读时,不歪头、不边走边读、不躺着阅读、不坐在汽车上阅读,不用脏手揉眼睛。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42.在商场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儿童为让家长给买莱件玩具而大声哭闹,甚至倒地耍赖的情景。这时许多家长迫于无奈,只好满足孩子。
    请使用消退法矫治儿童的上述行为。
    答:消退法是行为疗法的一种,这种方法指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采取不理睬、不注意、忽视其行为的方法,使儿童不良行为因没有得到强化刺激而降低。
    上述案例使用消退法矫治这一行为,可以这样做:
    (1)了解是什么因素对不良行为起了强化作用。在这个案例中,父母往往在儿童哭闹要赖时为他买玩具,满足了孩子的要求。父母这样妥协,对孩子哭闹耍赖的不良行为起了强化作用。
    (2)撤除强化因素,即对儿童提出的买玩具的要求不予满足,无论他怎样哭闹也坚决不给他买。一般情况下,家长这样做往往会遇到孩子的反抗,哭闹会加剧,这时家长必须坚持住,不能妥协。孩子看到无论自己怎样折腾,父母都不会给他买玩具,就会慢慢地放弃无理要求。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用大声哭闹、倒地耍赖威迫家长给他买玩具的这种不良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自考网校
    • 课程精讲班

    • 考点串讲班

    • 全科精讲班

    • 全科基础班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适用地区看课程介绍)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江苏、山东适用)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学位英语(适用地区看课程介绍)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购买
    • 课程精讲班

      网课试听
    • 侵权责任法

      购买

    咨询老师

    官方微信

    自考网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学历提升,免费咨询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3 百分自考网(Www.Exam100.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037099号-1

    • 微博二维码

    • 中国自考社区

    首页

    自考网校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